今天是:
教学部门
教育学院
教育学院成功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作者:admin   2022-06-11   点击数:7013

       为了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培养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推动赛事成果转化,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形成;以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切实提高我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互联网+”助力新时代青年挖掘优势成就自我理想。教育学院于4月20日18:00在亦E103成功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本次比赛共有十六组选手,他们通过视频、ppt展示、评委提问等方面阐述自己的创业观点。本次比赛评委分别是教育学院院长王俊老师、教育学院团总支书记吉梦鸽老师、创业指导老师角升俊老师、创业指导老师丁俊钊老师、创业指导老师李依佳老师。他们分别结合各自知识和经验对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进行不同角度的分析及点评,并针对项目的相关问题给予了切实的建议,为项目的可行性、创新性提供了更加明确的方向。



       第一组是由王彬彬与成员共同创立的《宣韵膳》,他们基于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出的“乡村振兴,产业是重点,文化是引领”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精神,宣韵膳项目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宣威火腿“非遗”文化与药膳养生理念相结合,着力打造一种新型特色文化养生产业。通过建立“非遗”体验馆与火腿药膳养生馆来推动宣威火腿“非遗”文化和中药食疗文化发展,秉承着青年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坚定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行列,助力乡村振兴。


       第二组是由李兴燕与成员共同创立的《奇异之旅—引领少数民族地区绿色经济增长的“万人猕”》,为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秉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我们团队在云南省文山州西畴县开展“奇异之旅”项目,以“顾客健康,质量保障”为服务宗旨,把西畴县生态猕猴桃类食品做到良心化、放心化、信誉化。基于市场销售难的痛点,提出了线上线下等多方面的结合,带动经济体制创新,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市场档次和品位,将产品推广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同时,我们也将一直扎根土地,让项目带动当地就业,提高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伟大工程。


       第三组是由郝雪妍与成员共同创立的《云岭“茸”耀——少数民族地区绿色经济崛起的领军者》,在习近平总书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下,顺应云南省打好 “三张牌”之一的“绿色食品牌”战略,团队在素有“松茸之乡”的云南香格里拉地区,实施了“云上茸菌”项目,以资源带动产业发展的思路,将民族元素和产品元素结合。高起点构建集“产+购+销”于一体的野生菌产业化集群。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农业发展新篇章。

       第四组是由后兵与成员共同创立的《知猪侠特色生猪养殖》,为响应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于2022年成立了鑫源团队。团队通过考察分析,决定于曲靖会泽大海乡实施知猪侠特色生猪养殖项目。一是保护本土优良品种—滇南小耳猪种,发展生态绿色的杂交猪养殖,促进乡村振兴;二是本国有着悠久的猪文化,希冀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将猪象征富足和勇猛的优秀精神传承发展。

 

       第五组是由钟航与成员共同创立的《岭南果墅梅——健康、生态、优质果酒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在党的十九大吹响乡村振兴的号角的背景下,青韵团队坚守初心,砥砺前行,在中国杨梅之乡的广东省始兴县创建并实施了“岭南果墅梅”项目,巩固当地脱贫攻坚成果,助力当地乡村振兴,项目于2020年开始实施,在广东省已经达到了千万级别的销售额,占领了大部分的市场,我们以“绿色、技术、市场、共享”的四位一体发展模式为本,推动打造出广东省级杨梅产业园,带动当地人民就业,增加当地人民收入,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第六组是罗秀娟与成员共同创立的《塞上彝装》,为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团队积极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创办“赛上彝装”项目,致力于非遗文化走出大山,民族文化走向世界。为乡村妇女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培养更多彝绣技术人才。项目于2021年建立,已在楚雄姚安县进行线下建立,后期也会结合互联网在线上进行服饰高端定制,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我们团队将永远秉持“以人为本,服务顾客”的宗旨,坚定文化信念,紧跟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把彝族文化推向全世界,让彝族服饰走进每户文化家庭。


       第七组是由孙娴与成员共同创立的《拓荒者——互联网下的农业发展》,该项目通过“电商+农业+游戏”的新型销售模式,将线上虚拟农场与线下生态农业相对接,电商为基础游戏为媒介农产品销售为目的,致力于助农的小层面落实。我们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当代人的养成心理和现存的农业APP的不足等各方面的因素,以及通过对“新冠”疫情下就业情况的分析,运用互联网和物联网对农业进行精准定位,以此达到普通用户和农户的双向选择。我们持着“实时、实物、拾趣”的宗旨,服务于消费者和农户,在为普通用户提供更多娱乐性选择的同时,解决农产品滞销等农业问题。


       第八组是由陈铨成员共同创立的《半山·工作室》,我们成立工作室的初衷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行项目推动和带动志愿公益活动的开展。通过我们与其他院校人才联合成立工作室,我们通过美术基础教育、承办展览策划、制作字画销售、平面广告设计和举办志愿公益活动来形成一个多元化的运营系统。并通过自己工作室的专业特长和当地乡镇地区结合,正向引导当地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以工作室形式走近县区,以项目规整化扩大招商引资,以公益活动形式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振兴和工作室长远运营的双向发展。


第九组是由牛振华与成员共同创立的《幸福花开——万寿菊边疆特色农业的引领者》,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结合云南省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战略,文华学院教育学院师生幸福花开团队在云南省曲靖市实施了“万寿菊富农”项目,致力于与“红色”同行,走进山区,走向农村。项目于2020年组建,打造“产研购销四位一体”发展模式,并在引领教育、带动就业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成效显著。项目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号召,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第十组是由李建欣与成员共同创立的《云岭天籁·葫芦丝—疫情下民族地区经济增长的秘密“武器”》,在国家“双减”政策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独具边疆少数民族特色的“非遗”葫芦丝产业在疫情期间依旧保持着发展强势的劲头,因此我们成立了“云岭天籁·葫芦丝”项目团队。团队以葫芦丝带动民族文化发展繁荣,培养相关艺术人才,开展特色思想政治教育,助力乡村振兴,在媒体传播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带动了云南地区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加强了云南人民的民族自信,提高了云南人民的民族认同感。

       第十一组是由肖扬成与成员共同创立的《全小屋社区平台APP》,为响应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号召,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于2022年成立了全小屋社区平台APP项目团队,团队通过对疫情下的社区居民经行考察分析,打造一款专门为社区居民提供私人管家服务的APP,集成包含:衣、食、住、行、游、购、娱等在内的各领域商户之间的服务资源,并及时进行和更新信息,可以帮社区居民解决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以小区为单位,打通小区最后100米共创智能社区服务新模式。



       第十二组是由罗琴与成员共同创立的《竹林乌骨鸡》,竹林乌骨鸡团队结合个人家乡优势致力于乡村经济发展。采取养殖+收购的发展模式。养殖基地位于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养殖方式为竹林散养,我们致力于养殖无饲料无激素营养价值丰富的乌骨鸡,满足消费者追求绿色健康营养食物的需求。同时,我们将与少数民族养殖户达成合作,通过线上和线下一体的销售模式,拓宽销售渠道,解决少数民族养殖户销售困难且销售渠道单一的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带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走向共同富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团结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三组是由柏宇与成员共同创立的《沐凤清阁》,为响应国家号召,我们团队积极设立“沐凤清阁”品牌项目。“沐凤清阁”团队,与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以及云南轻纺职业学院汉文化手工艺人达成合作关系,我们致力于使汉服文化与非遗发簪文化让更多群体接受,面向社会,走向世界。项目于2021年建立,已在互联网平台开拓出销售渠道并设立网店,今后会趋向于高端服饰设计,尽量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我们团队将永远秉持“打破传统观念,弘扬中华文化”的宗旨,坚定文化信念,将汉服文化更好的面向世界。


       第十四组是由曾安芳与成员共同创立的《每日鲜大棚蔬菜》,团队将在农业政策支持的背景下,于昭通市威信县发展早、反季节为主,应季节为辅的绿色、安全的新鲜蔬菜,以弥补蔬菜淡季市场出现的供需不足、蔬菜同质化、无差别、可选择少的市场现象。本团队着力差异化种植,创新种植品牌,产品深加工,通过种植直销,线上线下结合方式拓宽销售渠道 ,优先占据市场。随着规模的扩大 ,企业将以大棚蔬菜、猪、鸡、鸭多产业一体化和产业循环发展,吸纳本村的闲置劳动力及具有丰富种植经验的农户,融入本企业的发展中,打造本企业的自主品牌以及带动乡村振兴,缩小城乡差距,达到家家悦,户户乐的幸福日子。


       第十五组是由钟荣富与成员共同创立的《以书育教》,在国家“双减”政策和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书法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多家长孩子的追捧,因此我们创办了“以书育教”项目,致力于为书法与乡村振兴、家庭教育相结合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项目提供书法与书写用品一条龙服务,同时推动红色研学旅行,带动红色革命老区的经济发展,使大众了解书法,重视教育,领悟红色精神。


       第十六组是由张梅与成员共同创立的《倾囊香绶》,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 “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重要回信精神,倾囊香绶团队学习互联网加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将彝族非遗刺绣与药囊香包相结合,通过建立香包体验馆和文创店推动彝绣药囊香包发展,根据互联网发展搭建新型的贸易交易平台,构建农村文化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


这十六组选手的项目都融入了自己的创新理念,充分展示了自身的创新能力,契合了本次创新创业大赛的主题“我敢闯,我敢创”。评委们对他们的创新创业精神提出赞扬,同时也给予一些指导意见。在这次比赛中我们认识到青年就应该有敢闯敢创的勇气,青年是国家的根本,青年强则国强。

本次获奖名单:

特等奖:牛振华《幸福花开》

金奖:郝雪妍《云岭“茸”耀》

金奖:李建欣《云岭天籁》

银奖:李兴燕《奇异之旅》

银奖:钟航《岭南果墅梅》

银奖:张梅《倾囊香绶》

铜奖:王彬彬《宣韵膳》

铜奖:后兵《知猪侠特色生殖养殖》

铜奖:孙娴《拓荒者》

铜奖:罗琴《竹林乌骨鸡》

铜奖:柏宇《沐风清阁》

本次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不仅培养了一批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双创”青年,还涌现出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项目,释放出了“青年+创新创业”的无穷力量。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教育学院主办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比赛圆满结束。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教育学院团总支·学生会

二〇二二年四月二十一日












































































































































































































































































































































































































© 2018 All Rights Rserved 昆明传媒学院(原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滇ICP备18011295号-1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