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继续教育与就业处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2021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作者:admin   2022-01-22   点击数:10405

学校概况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创建于2002年,是云南艺术学院与社会力量合作,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创办的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普通高等学校,2004年经国家教育部确认为独立学院,201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学院坐落于四季如春之称的昆明,毗邻呈贡区大学城及阳宗海湖畔。是一所以艺术学为主,文学、管理学、教育学多学科协调发展,在云南及国内有一定知名度的独立学院。现有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戏剧学院、影视传媒学院、教育学院、国际学院、思政教研部共7个教学单位,开设了35个本科专业。已为社会输送毕业生9000余人,现有专、兼职教师400余人,具有教授、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占比超过40%,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比72.8%。

  2013年至今,连续8年在全国独立学院艺术学A等学科排名中稳居前三位。获得第六届云南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第八届云南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截止2021年5月,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的音乐表演、录音艺术、舞蹈表演、环境设计、雕塑、数字媒体艺术等6个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评选审批。获得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资格。

  学院立足地方、开放办学,全面推进应用型、创新型本科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积极为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实践平台,形成了“田野+课堂+舞台+双创教育”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师生独立创作、编排、演出的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国具有相当影响力的艺术作品多次在中国舞蹈荷花奖、中国音乐金钟奖等中国文学艺术界艺术门类最高奖项中摘金夺银;先后受邀参加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演出、“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开幕式、上海世博会云南馆常态演出等省市乃至全国性大型演出。

  国际办学方面,学院紧紧围绕“扎根中国、融通中外、立足时代、面向未来”的要求,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着力培养德艺兼备、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的高素质创新人才。

  站在新时代新起点上,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将继续立足云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坚定推进学院内涵发展、创新发展、特色发展,向建设拥有一流专业、一流课程的高水平应用型独立学院稳步迈进。


第一部分 基本情况

  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实现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为工作方向,致力于培养适应区域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在“立德树人、联动机制、渠道拓展、阵地建设、创新创业、基层就业”等六个方面着力,不断推进就业创业工作的全员化、全程化、信息化和专业化建设,全力促进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学校荣获第六届省政府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七届、第八届省政府教学成果二等奖;被云南省教科院授予为云南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学术站;获批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2项。

  原创傣族舞蹈诗《心·悟》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新剧目大奖”舞蹈类金奖第一名、总导演金奖、灯光设计金奖;原创歌剧《睡美人》获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合唱表演金奖;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创新创业教育文化建设奖”;受邀参加中共云南省委纪念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70周年文艺晚会;受邀参加由中国国家旅游局和中国民用航空局联合主办的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开幕式演出;受邀参加由中国文化部和云南省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十三届亚洲艺术节开幕式演出;舞蹈诗《茶马古道——高原女人·大山汉》获第九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表演银奖、作品银奖和最佳灯光奖;舞蹈《哀牢迴响》、《甜》受邀参加文化部2013年春节晚会;舞蹈《哀牢迴响》获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表演金奖,并受邀参加CCTV-7“首届乡土盛典”演出;由著名指挥家李心草先生指挥,文华学院青年合唱团在北京音乐厅、上海音乐厅举行了“纪念聂耳诞辰100周年”专题音乐会;舞蹈《木屐舞》在杭州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中获得一等奖;参加“全国高等艺术院校第五届歌剧展演”荣获二等奖两项、三等奖四项;承担了上海世博会云南馆的常态演出任务;9件美术作品送往瑞士展出;先后主办、承办、参与了首届中国昆明“原生态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东盟10+3文化人力资源开发合作研讨班、东亚峰会高等教育合作论坛;哈尼族音·舞·诗·画《阿密车》荣获云南省第十一届新剧目展演金奖第一名、第八届中国舞蹈“荷花奖”舞剧·舞蹈诗表演银奖和作品银奖。

  教育部公布了2021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共有音乐表演、舞蹈表演、录音艺术、雕塑、环境设计、数字媒体艺术6个本科专业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数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2021年,我校两门省级一流课程获批;学校舞蹈《她心中的云》荣获云南省教育厅主办的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乙组一等奖,同时获得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艺术表演类乙组二等奖;学校师生多次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云南广播电视台的重大节目录制。经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在教学、科研、展演、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积淀了鲜明的艺术院校办学特色,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已逐渐成为一所学生满意、家长放心,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影响力、高质量、有特色的独立学院。

第二部分 相关分析

一、2021届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文华学院2021届毕业生共981人,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5.93%,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达到97.15%。顺利完成我省确定的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目标任务。

二、毕业生规模与结构

(一)2021届毕业生的规模和结构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2021届毕业生总人数为981人,对比近三年的数据,毕业生人数增长较为稳定。

(二)2021届毕业生性别分布情况

  学校2021届毕业生981人,其中,男生425人,占比为43.32%;女生556人,占比为62.40%,女生人数较多。男生毕业去向落实人数415人,占比为97.65%,女生毕业去向落实人数538人,占比为96.76%,从学历层次来看,女生人数均多余男生。

(三)2021届毕业生民族分布情况

  从毕业生民族结构来看,汉族821人,占83.69%;少数民族160人,占16.30%。其中汉族毕业去向落实人数798人,占97.20%,少数民族毕业去向落实人数155人,占96.87%。

(四)分学院毕业去向落实率情况

  截至到12月31日,分学院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如下:音乐与舞蹈学院97.33%、美术与设计学院96.45%、影视传媒学院97.13%、戏剧学院97.86%、教育学院97.89%。


(五)分专业毕业去向落实率情况

  截至到12月31日,分专业年终毕业去向落实率统计如下:播音与主持艺术100%、雕塑100%、动画100%、录音艺术100%、视觉传达设计100%、文化产业管理100%、舞蹈编导100%、舞蹈表演100%、戏剧影视美术设计100%、戏剧影视文学100%、音乐学(师范类)100%、影视摄影与制作100%、环境设计100%、音乐表演100%、产品设计100%、服装与服饰设计100%、数字媒体艺术97.4%、广播电视学96.5%、绘画96.4%、汉语言文学95.8%、广播电视编导95.6%、表演93.3%、美术学(师范类)92.9%、舞蹈学(师范类)89.6%。详细信息见表2: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2021届毕业生分校分专业年终就业情况统计表

专业名称

毕业生

总人数

已就业毕业生去向情况

合 计

人数

比例(%)

表演

45

42

93.3

播音与主持艺术

57

57

100.0

雕塑

9

9

100.0

动画

34

34

100.0

录音艺术

40

40

100.0

视觉传达设计

38

38

100.0

文化产业管理

47

47

100.0

舞蹈编导

8

8

100.0

舞蹈表演

23

23

100.0

戏剧影视美术设计

19

19

100.0

戏剧影视文学

19

19

100.0

音乐学(师范类)

91

91

100.0

影视摄影与制作

20

20

100.0

环境设计

87

87

100.0

音乐表演

82

82

100.0

美术学(师范类)

57

53

92.9

舞蹈学(师范类)

58

52

89.6

绘画

57

55

96.4

汉语言文学

48

46

95.8

数字媒体艺术

39

38

97.4

广播电视学

29

28

96.5

广播电视编导

46

44

95.6

产品设计

18

18

100.0

服装与服饰设计

10

10

100.0

合计

981

953

97.1


表: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2021届毕业生分专业年终就业统计表


  从毕业去向落实率水平上看,最终毕业去向落实率最低的为舞蹈学(师范类)89.6%,其次是美术学(师范类)92.9%、表演93.3%,音乐表演100%、产品设计100%、服装与服饰设计100%、音乐表演100%、产品设计100%、服装与服饰设计100%。播音与主持艺术100%、雕塑100%、动画100%、录音艺术100%、视觉传达设计100%、文化产业管理100%、舞蹈编导100%、舞蹈表演100%、戏剧影视美术设计100%、戏剧影视文学100%、音乐学(师范类)100%、影视摄影与制作100%、环境设计100%、音乐表演100%、产品设计100%、服装与服饰设计100%。


(六)2021届毕业生生源地情况

  我院2021届毕业生生源分布来源云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四川省、广东省、贵州省、重庆市等,其中云南省、山西省、山东省、河北省、四川省、广东省占我院主要生源比重较大。详细信息见图


图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生源分布图情况


(七)2021届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情况

(1)就业地区分布流向情况

  从就业省份所属经济带来看,西部地区就业人数占到一半以上,西部地区就业人数662人,占比72.35%;东部地区就业人数182人,占比19.89%;中部就业人数71人,占比7.76%,基本实现了学院立足边疆,服务云南,辐射周边的人才培养目标。详细信息见图:


图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2021届毕业生流向分布图情况


(2)就业单位所属性质流向

  从就业单位所属性质流向来看,其它就业、其他企业、灵活就业、中初教育等较多,基本实现了学院服务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目标。详细信息见图:


图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性质流向


(六)2021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类型情况

  从就业单位所属行业类型分布类型情况,教育业有286人,占31.8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有163人,占18.17%;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有61人,占6.8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有72人,占8.03%;建筑业有62人,占6.91%;批发和零售业有65人,占7.2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有5人,占0.5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有27人,占3.01%;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有22人,占2.45%;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有27人,占3.01%;制造业有7人,占0.78%;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有18人,占2.01%;农、林、牧、渔业有10人,占1.11%;卫生和社会工作有15人,占1.67%;住宿和餐饮业有32人,占3.57%;金融业有3人,占0.3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有6人,占0.67%;房地产业有12人,占1.34%;采矿业各有2人,占0.22%。详见图:


图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2021届毕业生各就业单位所属行业类型柱状图


(七)2021届毕业生毕业去向情况

  从其去向构成来看,学校2021届毕业生以“签订协议和劳动合同就业率”为主,占比88.18%,详见图:


(八)就业服务与管理工作: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的就业管理和招聘服务工作表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和满意” 的比例为95.53%。



(九)毕业生素质评价

  1、综合素质: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为“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和满意”的比例为96.83%。


第三部分 工作主要特色

(一)坚持立德树人,助力毕业生成长成才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是国家的民生工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学校每年都将就业创业工作列为学校的党政年度工作要点,明确就业创业工作目标和任务。

(1)坚持高校培养人的根本任务

  面对高等教育全面深化改革和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校党政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就业工作汇报并进行部署。校党政主要领导多次指出要充分认识就业创业工作对大学生职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要加强教学与部门之间的联动协同,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多措并举扎实做好就业创业工作。并多次召开就业创业工作专题会,要求校院两级把握市场需求,大力拓展就业市场,做好就业服务工作;要结合学生就业需求,大力开展就业指导系列讲座和政策宣传,转观念强素质;要强化就业创业工作的联动,突出内涵建设与创新发展。围绕人才培养质量这个中心任务,加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广大专业老师和班主任大力开展全员育人和全过程育人,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校院两级大力拓宽就业渠道,牵好线搭好桥,力促毕业生充分和高质量就业。

(2)完善就业创业工作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了“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为主体的组织领导体制,把就业工作列入年度党政工作要点,摆在学校各项工作中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学校成立了以校长、党委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行“每周一讨论,一通报”,研究就业创业工作,并在院务会上进行通报。学校就业专项经费每年不低于当年学费总额的 1%,实现了机构、人员、经费、设备“四到位”,以分工明确、责任到位、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运行机制保障就业工作顺利进行。

(二)坚持联动机制,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展示度,社会需求的发展与变化必然要求高校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以满足用人单位对高素质人才增长的需求。通过建立联动机制,不断为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1)建立多元反馈联动机制

  一是建立就业与招生、教务等部门的联席会制度,大力推进教与学协同、三大课堂协同,不断创新协同育人新机制。二是立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通过“1+X”人才培养模式,紧密结合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多层次,多科目的考试、培训,配合各学院推进毕业生专业技能达标工作,服务校内师生,充分发挥培训、考证工作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重要作用,让大学生经过在校学习,不但能够取得学历证书、职业技能证书,而且经过全面的综合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就业竞争力得到提高,让学生驶入了成长成才的快车道。三是建立校友跟踪和用人单位走访机制,定期组织力量,深入人才市场和用人单位,走访企业看望校友,听取他们对学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为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提供参考依据。四是加强校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力度,深入探索企业合作班和虚拟班的模式,完善以生为本,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坚持以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来实现高质量的就业。

(2)认真编制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创业的工作总结与规律把握,每年都要求学院对每个专业的就业去向、单位性质、行业分布和需求状态进行分析,形成校院两级的就业状态分析报告,不断把握各专业的就业特点与规律,明确就业市场开拓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向。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主动服务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以此来了解我校人才培养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并作为制定招生计划、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和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

(三)坚持主渠道拓展,办好校内就业市场

  校园就业市场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市场的建设,通过对外主动挖掘就业资源,巩固传统市场;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大力拓展新产业就业渠道,形成了“就业市场为主体,校园专场招聘会为补充,网上就业市场为载体,就业基地和就业工作站为依托”的成熟的就业市场体系。

(1)扩大市场开拓范围

  针对我校毕业生的“立足云南、面向西南、辐射全面”的就业去向特点,以及云南周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机遇,学校不断强化校地合作交流,大力在省内外的各级人才市场建立校级就业工作站,依托北投集团优势吸引地方骨干企业组团来校招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以及校院联动等多种手段拓展就业市场范围,加强与地市人才市场的网上招聘信息对接,扩大人才需求信息收集范围。

(2)立足行业人才需求

  第三产业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也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重要方向。学校与云南广电网络、云南大润丁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协议,联合培养高素质技能实用型人才的基础上,持续强化与艺术、传媒行业单位的密切联系。第三产业企业的需求不仅体现在我校的影视表演、音乐、舞蹈表演、传媒等传统专业,也带动了经管、文化产业管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社会需求,体现了学校人才培养服务行业和支撑行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

(3)疫情防控形势下,利用互联网,拓展就业市场

  组建了我校的就业企业社群,就业创业处和各院通过发函、网络、电话等方式联系招聘单位,在疫情防控形式下,运用自媒体和网络工具大力开拓省内外人才市场,广泛邀请用人单位进入社群,在线招聘。2021年向毕业生提供4000余个就业岗位。我处还加强与地方人才市场信息对接和网站链接,进一步优化升级校就业网络信息,设置就业创业政策、就业创业指导、职业规划等栏目,为毕业生求职和用人单位招聘提供了最大的便利,我处积极拓宽网上就业市场效果显著。

(四)坚持主阵地建设,丰富就业创业指导

  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在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根本保障。学校围绕提升就业能力为工作导向,以《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为主阵地,以实践竞赛活动为载体,以学习指导、职业素质测评和就业咨询为手段,大力推进学业指导精细化、职业测评科学化和择业指导个性化。

(1)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大学生职业生涯与规划课》列入全校学生公共必修课,针对不同专业授课各有侧重点,通过举办集体备课会,开展教学经验交流,针对不同年级的教案和教法等环节,制作参考课件,规范教学内容;定期开展教学督查,了解教学进度和授课质量,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

(2)加强就业创业思想教育

  毕业生就业观念转变是毕业生成功就业的保证,学校大力举办有针对性的就业创业指导系列报告会,2021年我处邀请企业创业专家,省级优秀创业导师来我校举办了30余场大学生创业主题系列讲座、创业集训营及就业创业指导系列报告会,覆盖全部在校学生,内容涉及“就业形势、创业政策、职业规划、职场适应、企业用人标准”等,进一步提高了毕业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强化了毕业生的就业安全意识和诚信观念,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职业,适应社会和规划未来。以此帮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3)举办丰富多彩的就业创业实践,持续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

  我处组织各学院积极开展“简历设计、模拟面试、创业计划大赛”等丰富多彩的就业创业实践活动,提高就业创业能力。2021年我校学生在第七届云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1个金奖2个银奖7个铜奖,其中我校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云菌》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中斩获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铜奖,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在云南省2021年“铭鼎杯”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中一共获得7个三等奖,在2021年第八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云南赛区选拔赛中荣获2个铜奖。

(4)坚持主方向突破,推进创新创业工作

  学校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围绕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这个中心,以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为两翼,不断完善各类创新创业平台,引导和鼓励大学生走上自主创新创业之路。

(5)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学校开设了创业实践的系列创新创业系列课程,将专业知识、强化实践意识、提升人文素质结合起来。学校还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课程,通过上课、上网相结合,对全校学生进行创业创新基础教学。并从毕业生中择优挑选,辅与进行网络创业培训课程,从创业企划到创业实战全程免费培训,培训了70余名2022、2021届毕业班学生。

(6)大力推动创业和校外实践带动就业

  学校加强与地方政府合作,建立创业工作站、创业模拟实训基地,向社会输送成熟人才。至今日我校一共签署的76家校外企业实践基地,同时,校友企业每年都返校招聘毕业生,学校的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7%以上,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和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五)坚持主旋律弘扬,加强基层就业和困难帮扶

  学校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体帮扶工作和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通过加强就业创业政策宣传,提供就业信息岗位,精心制定就业援助方案,强化就业督导等举措,实行建档立卡户一对一帮扶,力促“双困”毕业生充分就业。组织相关就业困难,家庭困难学生参加各类就业指导,线上线下讲座。并组织我校其中2022届毕业生42名脱贫户(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参加宏志助航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培训。

(1)不断加大就业帮扶力度

  一是加大就业工作督查,促进就业工作深入发展。校党政领导亲自带队到各学院走访调研,深入了解毕业生就业状况,指导大学生就业工作。二是学院积极开展毕业生就业状况摸底,有针对性地做好就业帮扶工作。针对建档立卡户家庭大学生及未就业毕业生,学校进行“一对一帮”扶强化“一生一策”和“家校联动”制,承诺“为困难学生提供三个就业岗位供选择”,为我校2021届42名建档立卡户家庭毕业生,共计推送100余个精准就业岗位,截止目前,我校2021届建档立卡户家庭大学生已圆满完成100%毕业去向落实。其中签订就业协议形式就业人数35人,签订劳动合同形式就业1人,应征义务兵5人,其他录用形式就业人1人。三是为毕业生提供便利服务。学校细化服务内容,采取短信平台、毕业离校一站式服务等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求职、派遣、改派等提供便利服务。

(2)鼓励和支持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

  就业创业处联合团委、学生工作处,精心组织和实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通过校园网、宣传栏、辅导员培训会等方式,通过“五个一”活动(一次专题会议、一次主题班会、一条征兵信息、一次现场咨询、一部热线电话),不断加大国家促就业政策以及征兵入伍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的宣传,让政策精神传递到每位毕业生。2021 届毕业生中,应征入伍26人。各个基层就业项目报名踊跃,毕业生基层就业创业意识不断增强。


第四部分 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一、生源质量和办学国际化

  高校生源质量是高校人才培养的基础和源泉,生源质量的高低影响到学校的发展。

  2021 年学校招生宣传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各学院根据学校部署,积极分赴各地开展招生宣传工作,除云南省外,还远赴山东、广东、内蒙古、山西、辽宁、吉林、江西、黑龙江、广西、重庆、四川、贵州、山西、江苏、河北等外省展开招生宣传,进一步扩大了学校在省外的声誉和影响力,学校招生数量和质量实现稳中有升。

  2021年我校在全国21 个省(市、自治区)共录取本科新生2555名,专升本497人,合计3052人。增加本科招生计划315个。

  当前,学校国际教育正在积极拓展渠道,现已与英、美、奥、加、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泰国等国共120多所大学建立了联系,2021年开展了32场线上国际教育直播,帮助学生扩展国际化视野,学校力争早日完成留学生立体交叉招生、教育网络,实现国际化教育。

二、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

  2021年是学校有序实施“十四五”规划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方案的进程,全校师生紧紧围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任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学校组织完成2018版培养方案制订工作,全面完成课程教学大纲编纂和修订工作。引导学生认识专业,热爱专业,做好专业修读规划,减少学习盲目性。

(二)优质科研项目建设

  2021年,我校申报的“雕塑专业创作”项目获得立项,这是我校连续第二年荣获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立项。推荐申报省级科研项目5项,既扩大了学校的影响,也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新的教学方法得到应用,受到学生好评。

(三)创新创业教育推进

  学校积极探索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联动调整新机制,不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建立覆盖人文艺术、社科经济、法律法规、自然科学等宽广范围的通识教育基础核心课程,整合打通大类学科基础课程,根据优势学科、新兴交叉学科的核心知识基础、学科发展前沿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一线岗位的需求,灵活设置专业主干和各类选修课程,逐步形成“通识教育全面合理、专业主干课程精简实用,创新创业课程特色鲜明”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继续教育与就业处

2022年1月5日







© 2018 All Rights Rserved 昆明传媒学院(原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滇ICP备18011295号-1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