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继续教育与就业处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2016年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终)
作者:管理员   2018-11-26   点击数:4223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2016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自建院以来,充分发挥区域民族文化优势,“立足边疆,服务云南,面向全国”,突出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型”,强调“实用精干”、“一专多能”,努力“培养适应区域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需要,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努力将学院建成云南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心和文化创新中心,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拓展服务空间。经过10余年的教学实践,文华学院在众多的艺术院校中特色鲜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教学、科研、展演、创作等方面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提高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016年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省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学院党政领导和全院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贯彻执行“一把手”工程。文华学院在“先就业后择业”就业观念的基础上,提出“夯实基础,加强实践,结合市场需求,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调整学院人才培养目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工作中心,确立了“以创业为突破,更加注重就业质量,培养一专多能的应用型艺术人才,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工作理念,从“院、处、系”三个层次来狠抓落实,2016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较好地完成了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基本情况

  

文华学院2016届毕业生共807人,男生342人,女生465人,其中少数民族125人。初次就业率为70.38%,截至目前,就业率已达到97.40%,超出90%的指标7.40个百分点,已完成预期的就业目标。

  

 

  

  

 

  

10

  

图一:2016届毕业生基本情况一览表

  

(一)就业率

  

截止2016年12月30日,文华学院2016届毕业生年终就业率达97.40%,788人就业,19人未就业,其中,一部分学生准备考研、出国留学,一部分学生继续备考企事业单位。各系建立“未就业学生资料库”,进行跟踪。

  

从各系就业率来看,舞蹈系就业率达100%;其他七个系的就业率也均达到90%以上,具体数据下图所示。

  

  

 

  

(二)毕业流向

  

如图二所示,2016届毕业生中高等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系统就业212人,占26.97%;国有企业就业14人,占1.78%;其他企业就业194人,占24.55%;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62人,占7.89%;升学留学人数为5人,占0.64%;参军入伍人数为1人,占0.13%;自主创业12人,占1.48%。基层就业9人,占1.15%;灵活就业88人,占10.90%,未就业19人,占2.35%。可看出,学生更多的选择从事教育行业,进入相对稳定的企事业单位和企业就业。

  

 

  

 

  

  图二:2016届毕业生毕业流向

  

(3)      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从图三可知,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2016届毕业生来源于1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分布较广但不均衡,其中本地(云南)生源人数为322,所占重达到39.90%;外地生源主要是来自山西省(12.76%)和山东省(7.18%)。

  

 

  

  

图三:2016届毕业生生源地分布

  

(4)      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大类分布

  

如图四可知,2016届毕业生就业所属行业集中在“教育”和“文化、体育和娱乐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专业对口率较高。

  

 

  

  

图四:2016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属行业大类分布

  

(五)毕业生就业省份所属经济带

  

如图五可知,2016届毕业生就业所属经济带,西部边远地区就业人数527人,所占比例重达67.04%;中部内陆就业人数186人,占23.67%;东部沿海地区就业人数较少,仅73人,占9.29%。基本实现服务于云南区域性文化事业发展的目标。

  

 

  

  

图五:2016届毕业生就业省份所属经济带

  

(六)学生创业情况

  

从学生创业情况来看,2016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有12人,涉及教育培训、文化体育娱乐、服装、工程装饰设计、设计策划、文化传媒、商务服务、金融、住宿和餐饮等行业,带动就业60余人。

  

二、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基本保障

  

(一)“一把手”工程坚持不懈

  

文华学院近年来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就业工作遵循“从行业需求出发、从社会需要出发”办学策略,认真贯彻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教育理念,严格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有力地促进了文华学院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自2012年9月,学院成立了以院长、书记任组长,副书记任副组长的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行“每周一讨论,一通报”,研究就业创业工作,并在院务会上进行通报。

  

(2)      任务明确,责任到人

  

学院构建起了“院、处、系”三级联动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按照学院领导统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处主抓、系部配合全员参与的方式积极落实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做到了上下贯通、相互衔接、相互支持,形成了层层抓就业创业,处处有人服务就业创业的局面。学院定期开展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同时根据不同时期学生的思想变化及就业情况,组织召开就业工作推进会议,开展就业动员会,狠抓落实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全院八个教学单位与学院签订了二级就业目标责任书,系主任为各系就业创业工作第一责任人。各系成立以系主任任组长,系副主任任副组长的系级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辅导员、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为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跟踪服务和就业推荐,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列入院系工作重要议事日程,齐抓共管,明确责任,全员参与,逐级落实。

  

(三)机构健全,稳保经费

  

文华学院为保障2016届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以“三专”(专门机构、专职人员、专项经费)为基础,努力助推毕业生就业,引导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

  

学院有固定的就业工作场所,包括洽谈室、档案室和就业信息查询室;办公设备齐全,目前有计算机(4台)、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建有功能较为完备的毕业生就业信息网站,有提供毕业生查询就业信息的微机30台,并在校园设置毕业生求职视频录播室;有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创新创业平台,较好地满足了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的需要。

  

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处配备专职人员3人,2016年应届毕业生807人,远远高于“专职人员与应届毕业生的比例不低于1:500”的要求。就业指导课教师的职称评定、工资待遇与专任教师享受同等待遇,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评聘。各系副主任、办公室主任和毕业生辅导员作为就业工作兼职人员,配合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处完成教育部、省教育厅等部门下达的相关工作要求。

  

文华学院属三本独立学院,在办学经费捉襟见肘、校园数次搬迁的情况下,竭尽全力优先满足就业创业工作经费需要,优先保证就业创业经费足额划拨。文华学院2016年末实有学生3497人,应收学费5313万元,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经费应达到53.13万元。我院实际支出59.78万元,占学费收入的1.13%,超出1%的指标0.13个百分点。

  

三、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基本情况

  

(1)      健全就业制度,实现科学管理

  

2016年,文华学院针对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修改完善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制度,形成了“院、处、系”三级联动的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细则。为做好2016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学院多次召开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分析会、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特别是在每周二定期召开的学生工作会议上实行“每周一通报、一布置”,通报就业工作进展情况,研究制定就业工作的政策、规定,探索新方法,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要求各系认真完成就业信息统计工作,实时部署2016年毕业生就业创业相关工作。文华学院坚持每学年把就业创业工作列入年度工作计划重点,每学年伊始,对上一学年的就业创业工作进行院内总结和考核评比,并给予相应的奖惩。

  

为保证我院毕业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做到有章可循,实现科学规范管理。学院制定了《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就业创业工作管理办法》、《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就业创业工作考评办法》、《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处工作职责》、《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优秀贫困毕业生推荐就业管理办法》、《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处承诺服务制度》、《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登记表、就业协议书的管理规定》等,以确保就业创业工作的严肃性。每学年初,学院和各系按照要求制定出全面、翔实的就业创业工作计划。另外在毕业生就业创业推荐过程中,无论对用人单位还是毕业生,均实行免费服务。

  

(2)      深入调查分析,把握思想动态

  

在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院始终强调突出“服务”两个字,在日常工作中提高效率,科学规范准确地为毕业生做好各项基础性服务工作。就业创业工作处积极与用人单位对接,了解行业发展变化和企业的人才需求。各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要求毕业班辅导员以班会、团队活动、个别交流等形式深入到学生中进行思想交流,及时把握毕业生就业思想动态。每周二和周四,常规性派出心理咨询教师和就业指导教师各一名,在学院德育室对需要进行咨询的同学给予辅导和建议,为学生排查就业心理问题,及时进行疏导和引导。截止2016年12月,文华学院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处共接待咨询100余人次。

  

(三)积极引导教育,转变就业观念

  

针对现今学生普遍的“只是抬头看,不能弯腰干”的就业思想,学院一方面通过《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课程教育以及讲座、座谈、谈心等方式解决大学生就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就业难”问题,认真分析自身优势和不足,改变择业观,适当调整就业期望值,理性面对就业困难问题,树立起“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择业观;另一方面积极采取措施,结合专业教育特点,联系相关企业、事业单位,努力为学生创造就业条件,提供创业机会,开展相应的创业培训,鼓励他们自主创业。为此,学院积极邀请优秀毕业生、历届创业成功者回母校,利用专题讲座、座谈讨论、经验交流等形式,对学生进行系列就业创业指导。

  

(4)      加强就业指导,提升职业技能

  

学院按照相关要求,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共36个学时,占2个学分。2015年,为了提高课程的实效性,学院进行课程改革尝试,又将《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一分为二,构成《大学生职业生涯》和《大学生就业指导》两门课,课程覆盖全院四个年级的学生,更加系统的对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指导和培训,并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实践能力。学院还将《大学生创业指导课》课程列为公共选修课,共32个学时,占2个学分。毕业生就业指导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

  

(5)      共享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

  

针对就业信息发布的问题,学院积极完善网络信息服务,及时收集、发布行业人才需求信息。还与昆明信息港合作,开展共享就业信息工作。同时,学院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按要求嵌入、使用全国大学生一站式服务系统。自2016年3月以来,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处在学院网上发布了40余条与毕业专业对口的企业招聘信息。各系也利用手机短信、微信、QQ、电子邮箱、博客等方式发布就业信息,使在外实习、找工作的同学及时了解到学院的相关就业信息、就业政策,极大了节约了通讯成本,减少了信息交流花费的时间。同时,学院广泛动员全院教职工积极关心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积极主动提供就业需求信息,广开就业渠道。

  

同时,为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创业,学院积极拓宽渠道,引导全校教职工关注支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今年,学院举行1场大型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各系积极召开小型招聘会十余场,组织毕业生参加各级各类校外和网上招聘会9次,共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数2000余个。校园双选活动和招聘会是联系企业和毕业生的平台,是就业服务的重要内容。学院、院党委高度重视校园双选会及各类招聘会,并明确要求各系各职能部门在双选活动和招聘会中认真核查企业资质,规范活动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增进校企友谊,为毕业生充分就业创造良好条件。部分系主任和专业教师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向用人单位介绍专业情况,推荐学生就业创业。为体现我院艺术类毕业生特点,开拓毕业生就业空间,文华学院积极开展“毕业汇报演出”、“毕业作品展”与招聘相结合的新路子,在演出和展览结束后,大批用人单位现场就与毕业生签订了就业协议。此外,学院还建立起详细的校友信息库,为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更多机会,通过市场信息反馈,改进服务质量。

  

(6)      激发创业意识,提供创业服务

  

针对具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学院免费为其提供创业服务。文华学院坚持以活动为依托,促进大学生创业。2016年开始,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各项比赛和活动,调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并针对大学生创业中出现的困难、障碍和风险提出见解和对策,着重培养学生旺盛的创新精神,培育学生创业意识。与此同时,学院定期举办大学生营销策划大赛,通过学生思考、教师指导、撰写营销策划书、实战演练和现场答辩等环节,宣传大学生创业政策,培养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并将大学生营销策划活动列入常规性指导服务工作,每月最后两周定期开展活动,帮助有创业意愿的学生顺利创业。

  

2016年,学院克服重重困难,尤其是在资金紧缺,场地有限的情况下,利用有限资源创办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中心,鼓励学生进驻创新创业实训中心,并提供创业孵化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实训中心成立至今已有16个创业团队申请进驻并成功创业。另外,学院积还极联系往届自主创业毕业生,了解其创业现状和困难,为他们的企业发展提出建议和意见。

  

(七)彰显学院特色,勇于开拓创新

  

艺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要求较强的学科,艺术类课程大多是操作性强、技术要求突出的课程,艺术专业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学院突出面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明确将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应用型”,逐步构建以艺术学为主体,与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充分发挥区域民族文化优势,按照地方高校的角色要求,努力将学院建成云南高层次文化艺术人才培养中心和文化创新中心,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拓展服务空间。培养适应区域性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需求,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

  

1.学生为本,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学院紧扣毕业生就业需求,积极健全各项规章制度,简化流程,尽可能为广大学生提供便利、人性化的服务。针对艺术类学生专业的特点,学院允许学生边学边实践,大四学生在办理完相关手续的前提下,可以提前进行校外实习,定期返校参加学习和考试。各系对校外实习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创业,并按时完成学业。针对毕业班学生提供较为灵活的学习方式,将专业课的学习时间集中安排在9月至11月,12月至次年4月安排毕业实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毕业生实习的力度,实现了毕业生实习与就业的“无缝对接”,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率和专业对口率。学院各系、各部门也积极与用人单位沟通,免费推荐毕业生实习,并为其开具就业实习推荐信。

  

2.专业搭桥,拓宽教学实践渠道

  

文华学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探索中,整合全院资源,积极搭建艺术实践平台、创新艺术实践活动机制、丰富艺术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以加大艺术实践为切入点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以打造艺术精品来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争取支持、扩大影响,并以这些重大项目为驱动推动毕业生就业创业。坚持“以项目促教学、以项目提能力、以项目强素质”的理念,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促进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

  

艺术设计系建筑景观动画专业方向自成立以来制作出多部优秀的影片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奖,如《明清昆明》、《云龙古桥》、《诺邓古村》、《通海文庙》等一大批优秀资料型影片,深受专业人士的好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根据专业特色发展,把实际项目引入课堂,做到产学研结合,视觉传达专业设计制作了“龙血露酒”产品系列包装整合设计推广方案、“太阳魂”虫草口服液产品系列包装整合设计推广方案、“天润祥”普洱茶系列产品包装整合设计推广方案、玉溪“名特”土特产系列产品包装整合设计推广方案、北京传奇美画文化传播有限公司VI形象设计方案等等。视觉传达专业教师带领学生设计制作了《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整套标识标志及应用》,该设计已被省教育厅采用,后续设计工作仍在继续进行中。这些实践活动都提升和锻炼学生的实际设计能力,为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

  

戏剧系师生深入到云南地州进行采风,对当地景颇族、阿昌族、傈僳族、傣族和德昂族进行了长期的考察学习,并形成自编自创自演的云南独有少数民族舞台短剧《云族》、《四季水 傣乡恋》等。

  

3.依托“非遗”,传承民族传统文化

  

鉴于文华学院在“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中所做出的努力,学院被文化厅授予“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2013年,经云南省教育评估审核,成立了“云南民族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研究工作站”。学院充分发挥“非遗”传承基地的职能,立足本土,服务地方,为云南民族文化产业培养了大量优秀人才。

  

学院将“非遗”传承基地列为了院内教学实践基地。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广泛地参与到基地的建设活动中来,在采风、调研过程中,获得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丰富了课程教学资源。同学们结合所学专业,充分吸取民族文化养分,所创作的作品民俗气息更加浓郁,拓展了学生的地域文化研究视角。美国三一大学、美国乔治亚男童合唱团、东盟10国以及韩国、日本文化部专家、省委宣传部、文化厅、教育厅、省内各高校专家先后到我院“非遗”传承基地参观交流,为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推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非遗”传承基地也成了我院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

  

学院各系师生深入到云南民间进行采风,对当地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乐器、文字、习俗等进行考察学习,收集整理了大量民族民间艺术品实物,开展了多次田野调查,编撰了《散落于云南大地的珍珠——云南民族艺术藏品图录》、《景颇族音乐》、《哈尼族舞蹈教材》、《彝族舞蹈教材》等研究资料,并实际应用于课堂教学中,配合创作了具有云南独有少数民族特色的舞台剧《阿密车》、《茶马古道》、《木鼓声声》、《云族》、《四季水 傣乡恋》等剧目,将《葫芦丝演奏》列为学院公共选修课程,并推广至其他院校。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的建设,不仅为文华学院打好“民族牌”提供了有效的活动载体,也为学院教学、科研、艺术创作、教材建设等工作提供了不竭的思想源泉。更为重要的是这充分体现了文华学院在云南少数民族艺术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中的自觉与自信。

  

4.校企合作,努力推进就业创业

  

学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高度重视与用人单位和校友的联系,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全面打造多样化的校内就业市场,并积极构建网上就业市场,服务学生和用人单位。目前我校共建有66个就业实习基地,其中有12个实习基地是今年新签订的。2016年11月北京宝迪集团——鼎迪科技有限公司与传媒艺术系达成合作协议,每年定量选派毕业生到公司实习就业。

  

为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学院免费为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服务,包括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服务等“一条龙”创业服务。通过各方努力终于在今年成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中心,成立学院创业基金扶持重点创业团队,给勇于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后方支持,帮助大学生实现他们的创业梦。

  

5.校友资源,助推学生就业创业

  

文华学院积极开展校友信息收集工作,扎实做好校友信息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以系、年级、专业为单位统计历届毕业生信息资料,并按行业性质进行归类整理,结合学校专业设置筛选出对口行业的优秀校友,通过发挥他们的作用和资源优势,带动整个文华学院就业创业工作。

  

四、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总体上看,2016届大部分毕业生在个人期待的领域成功就业创业,所学专业与就业岗位相关程度高,薪酬待遇基本符合预期目标,满意度较高。此外,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满意度也较高。通过对调查回访意见的综合统计,用人单位对我院毕业生的普遍评价是:思维活跃,富于想象和创造力;情感丰富,善于与人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强;实践动手能力强、专业素质过硬、工作上手快、业务能力强,能很快成长为单位的骨干。

  

五、就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目前艺术类大学生就业现状

  

艺术类专业的高校大学生,其当前的就业困境带有双重特点:既具有市场普遍性,又存在专业特殊性。即在当前就业市场整体疲弱的客观条件下,艺术类专业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同时,“艺考热”造成生源充足、对口工作处于饱和状态,艺术教育前期投入较大导致就业期望较高等特殊性就业困境。从全国形式来看,艺术类专业招生报考人数最高峰已经超过百万,每年被录取的艺术考生也达到了20万人以上,而人才市场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增长远远不及毕业生人数的增长,可以说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困难已经成为一个残酷的现实问题。但是,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国、全省积极推动民族文化发展的今天,艺术类毕业生就业创业前景既有挑战也存在机遇。

  

(2)      传统艺术专业与实用型艺术专业就业情况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是一所艺术类独立学院,现有艺术学、管理学、文学三个学科门类,开设了26个本科专业(其中22个艺术类专业),设有音乐系、美术系、艺术设计系、戏剧系、舞蹈系、传媒艺术系、管理系、人文系共八个教学单位,面向全国20 个省(市、自治区)招生,在校人数3449人。在22个艺术类专业中,传统专业如绘画、美术学、音乐表演等已经渐渐显露出就业面窄的问题,在2016年教育部公布的就业率低的15个专业中,这三个传统专业就榜上有名。实用型艺术类专业,如录音艺术、摄影、广播电视编导、环境艺术设计、视觉设计、舞蹈学、音乐学等专业就业情况良好。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来看,一些表演类专业,如戏剧表演、播音与主持艺术等,学生综合素质较为全面,毕业生就业情况相对较好。

  

(三)非艺术类专业就业情况

  

2016年,文华学院四个非艺术类专业,其中文化产业管理目前还没有毕业生,其余三个专业广播电视学、公共事业管理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学院和系领导的共同努力下,积极宣传,积极推荐,就业情况较好。但是,从整体就业形势和毕业生就业所面临的现状来看,社会对这两个专业的需求量较小,且要求专业对口率较高,导致就业竞争压力大,毕业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四)毕业生择业观念存在误区

  

一是2016届毕业生中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学生的依赖心理较为严重,缺乏主动出击寻找就业机会的意识,思想中“等、靠、要”的择业观念较为突出。二是受到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一部分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在毕业后几年内,仍然在专心复习考“公”、考“事”。三是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期望值较高,在求职择业时重点关注“吃、住、行”工资待遇和福利水平。四是90后毕业生注重以兴趣出发的就业观念,在择业过程中呈现出较强的自我意识。

  

高校实行统招后,毕业生面临双向选择,无论哪个专业的就业前景都是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的,高校应在毕业生就业问题上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指导作用。在这一方面,学院通过完善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展讲座、交流会、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摆正择业观念,转变“等、靠、要”思想,转变非“公”不入的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正确对待就业择业。另外,学院根据市场需求,积极申报、开设与市场接轨的实用型强的专业,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综合素质高、就业能力强的全面人才。同时,紧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契机,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通过人才资源优势与优惠政策的有效结合,把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把项目引进和大学生创业结合起来;把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和全程提供服务结合起来。把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实实在在地开展起来,努力帮助创业的大学生解决创业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全过程的指导和服务,通过不断的努力,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发展契机,帮助同学们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全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六、对教育教学的反馈

  

虽然社会、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我院的培养质量总体评价较高,但是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受多种价值观的冲击,学生不关心时政,思想政治素养不高,理想信念意识淡薄;自我评价片面,理想我与现实我差距较大;自我意识强烈,缺乏一定的纪律约束;情绪波动较大等。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学院采取多种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搭建各类平台,构建和完善充满活力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社会需求的各类高素质人才。

  

为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建立起了“招生、教学、就业创业”三位一体、良性互动的联动机制,把就业情况反馈作为招生计划制定、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完善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学院在加强就业情况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及时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反馈。特别是根据社会需求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整和优化专业设置,及时进行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将毕业生就业工作与实现办学定位、提高办学质量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招生、培养和就业的协调发展,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此外还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学生实习实践,强化人才培养目标。

  

(一)健全体制,创新机制

  

学院在未来工作中将继续落实“一把手”工程,并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院参与就业创业工作的长效机制。特别是进一步加强就业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就业工作教师队伍,努力通过教育培训、实践活动等各种途径使这支队伍不断成长。同时针对学生也会继续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新创业教育类课程,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二)市场主导,无缝对接

  

文华学院未来就业创业工作将深入分析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结合社会需求和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习实践活动的时间,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丰富有效的岗位资源和对接平台,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更有助于他们认清就业形势,积累就业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能力。

  

(三)依托校友,强化联系

  

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学院将进一步开拓就业创业市场,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向用人单位推荐生源,争取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首先,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特别是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其次,要与长期密切合作的用人单位始终保持密切的联系,巩固良好的合作关系持续不断地推荐学生就业。最后,重点加强与校友联系,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帮助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2016年是文华学院“十三五”开局之年。文华学院党政领导班子带领全体教职工统一思想,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专业设置,完善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主力军。大学生就业创业既是一个重大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同时也是检验我们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文华学院将结合学院特色,继续坚持从社会需求出发培养出一专多能兼具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创业为导向,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力争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努力提高我院就业创业工作的整体水平,促进学院又好又快发展。

  

 

  

 

  

 

  

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二○一六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 2018 All Rights Rserved 昆明传媒学院(原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 滇ICP备18011295号-1 技术支持:奥远科技